精準訂價閱讀筆記

個人的全書總結,整本書從不同面相探討訂價與獲利:

  1. 從訂價應以買家認知到的價值出發,訂出符合該價值的價格,但書中並不探討價值怎麼算成價格
  2. 從了解買家可能有的心理效應,賣家可以從中有更多獲利,書中探討多種不同的買家心理因素,蠻有趣的
  3. 從「總獲利 = (價格 * 銷量) - (變動成本+固定成本)」出發來討論訂價如何影響獲利,書中舉出很多例子,簡單的數學運算,蠻有趣
  4. 從理論上價格的調整會和銷量成反比的關係出發,鼓勵賣家找到最適當價格來最大化總獲利而不是營收,但如何知道價格與銷量將會呈什麼樣程度的反比並沒有太多解釋

整本書有些地方並沒有探討得太深,對訂價、控管獲利、行銷有興趣的我覺得可以讀。

買家心理

寧可在價格上受騙,不要在品質上受騙

價格太貴,隨著使用時間久了,負面感受可以消失,但是品質不好,用起來就感受一直不好

買家會把價格當做主要或唯一標準的情況

買家對商品的真正品質感覺到不確定時,或面對一個完全不了解或很少購買的商品,比方說鎖頭,或是修理水電等等,這種情況可把產品組合重新配置,做出更高或更低的產品與價格差異

價格的定錨效應

當買家沒有評估產品的知識或工具,各種來源的資訊就會變成買家心中價格的基準,如果賣家先介紹高價的商品,買家可能就會對各種功能大致要花費多少價格有較高的基準

中間價格

同樣是發生在買家沒有評估產品的足夠知識或工具,有三種價格的情況,最低價的怕品質差,最高價又覺得可能超出需求導致花費過高,最後選擇中間價格的產品。
如果本來只有賣50元與80元的產品,多賣一個120元的產品可能會導致原先可能選擇50元產品的買家改選擇80元產品,即使120元的產品銷量不一定很好,可能沒有直接的因銷量提升營收,但可能間接的提升了總體買家平均花費,沒有什麼人買的高價商品還是有其價值

提供額外的選擇提升銷售

兩種產品組合:
A:

甲產品 乙產品
10 15

兩種選擇的人數差不多

B:

甲產品 乙產品 甲+乙產品
10 15 15

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第三種選擇

用B的產品組合可以提升總體買家平均花費,而且實際上可能很多買家根本用不到乙產品

價格門檻與尾數9的說法

有一種理論說,價格到一個數字過一個門檻即會影響銷量,而且通常是整數,為了最大化獲利,所以可能會有99.9元這種價格,還有一種說法是人的閱讀是從左至右,心理上對數字的感受愈右邊愈減弱,或是尾數是9已有特價或折扣的心理效應

展望理論

同樣是得到100元與損失100元,心理上得到100元的效用可能是+1,但損失100元的效用可能是-3
同樣的金額,信用卡會減少負效用的程度
同樣的金額,75元用100元打75折可以減少負效用
同樣的金額,$符號或元的放在價錢的最右邊或是不顯示,比較不意識到數字是價格,也有可能減少負效用
同樣的金額,如果是在健身房,用年繳可能會比較便宜,但是按月繳可能會更有提醒自己繳錢的事實而提高使用率
同樣的金額,現金回饋分月給的正效用可能比一年一次給的正效用高
同樣的金額,不同的情境可能有不同的做法有最大效用

訂價策略

同質產品中,一線品牌面對競爭對手的低價

不以生產更便宜的產品,為降低公司內同質產品的互相競爭,通常會以另一個二線品牌來賣低價產品

低價成功因素

一開始就低價、經營有效率、仍有一定且穩定品質、只關注核心需求提供必需品、高成長高營收、採購強、少負債、掌控更多的事情、廣告聚焦價格、清楚定位、成本優勢

高價成功因素

優異的價值、客觀的高價值、高且穩定品質、廣告聚焦高價值(買家認知到的高價值才願意付出高價)、避免促銷

奢侈品成功因素

所有面向最好的產品性能、品牌形象、有限的產量與市占率、嚴格避免折扣或類似行為(損害產品剩餘價值、品牌)、掌控價值鏈

價格影響獲利

營收 = 價格 * 銷量,總獲利 = 營收-成本

獲利三要素: 價格,銷量,成本

理論上假想價格與銷量是一條線,價格上升銷量下降,反之亦然

最適當的價格,即是獲利最大的時候,也就是「價格 * 銷量 - 成本」最大的時候

降低價格期望銷售提升,要大量的提升才能維持獲利

例:
價格100元 * 銷量100萬 = 營收10,000萬元
若變動成本(隨著賣出的產品數量會變動的成本,如原物料,假設為40元)40元 * 100萬 = 變動成本4,000萬元
若固定成本(賣出多少個產品也不影響的成本,如店租)= 3,000萬元
獲利 = 營收10,000萬元 - 變動成本4,000萬元 - 固定成本3,000萬元 = 3,000萬元

若價格降20%,100 * 20% = 80元,要維持一樣的獲利,要達到銷量x萬
價格80元 * 銷量x萬 = 營收80x萬元
變動成本一樣40元 * 銷量x萬 = 變動成本40x萬元
固定成本一樣3,000萬元
獲利要維持3,000萬元 = 營收80x萬元 - 變動成本40x萬元 - 固定成本3,000萬元
40x = 6000, x = 150
價格降20%銷量要增加50%,否則就是獲利下降
重點要是獲利而不是營收

折扣提升出來的銷量要把不會買的變成會買,或是已經要買的買家買的更多才開始有意義

比方說買一送一,萬一本來就有兩個人要買,變成兩個人合購
比方說買家未來才打算買的東西,且不是經常性需要一直買的產品,像是汽車,因為折扣而提早買,就只是跟未來借銷量
比方說該時段可能本身就不太會有買家,折價且沒有透過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

囚犯理論與價格戰,各賣家的漲價與降價

如果一方降價,另一方也降價,引發價格戰導致雙方獲利都下降
如果一方漲價,另一方不漲價,可能導致銷售下降
協商一同漲價通常是違法的
漲價與降價,了解對手的反應非常重要,理想的狀況是提前發出公布訊息,表示漲價降價理由,或是表示是否會跟進對手的漲價或降價,嚇阻價格戰

訂價方式

不理會產品價值與市場的自我訂價

訂價 = 單看生產一個產品要多少成本 + 一定比例的獲利空間
優點是方式簡單,如果競爭對手也這樣訂價,就會儘量避免價格戰影響獲利
缺點是不理會買家認知的價值,有可能訂價太高或太低導致獲利不佳

損益兩平的銷量

損益兩平的銷量 = 固定成本 / (價格 - 變動成本)
可以算出銷量要到多少才開始賺錢
去調整價格看銷量的變化,以及是否價格有可能達到這樣的銷量

組合訂價

如果知道不同消費者在不同產品所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格

消費者 葡萄酒 起司 葡萄酒+起司的組合
1 1 6 7
2 5 2 7
3 4 5 9
4 2.5 3 5.5
5 1.8 2.4 4.2

假設變動成本為0
單看葡萄酒與起司,價格訂為葡萄酒4和起司5,消費者23會買葡萄酒,消費者13會買起司,獲利為4 * 2 + 5 * 2 = 18
若只提供組合,價格訂為5.5,消費者1234會買組合,獲利5.5 * 4 = 22
即使商品總價較低,但仍獲利較高
若提供混合的訂價
組合訂價5.5,葡萄酒4,起司2.4,消費者1234會買組合,消費者5會購買起司,總獲利22 + 2.4 = 24.4

分拆訂價仍可以考慮

單獨賣一個商品就是一個市場的時候
零組件標準化,顧客可以自行搭配
例如機票把行李費拆開

不同數量不同訂價

買家對產品數量的需求可能是第一個正效用最高,然後數量增加正效用遞減,依照不同數量最大化效用訂出買家仍願意購買的價格
比如啤酒對買家產生的正效用,可能會隨著杯數減少、價格也可以愈多杯愈便宜,最大化總效用,最大化獲利,前提是不同買家不能彼此share啤酒就是了

按使用情況付費,賣服務,需求導向思維

輪胎的例子,壽命延長了25%但是要在價格上漲25%非常困難
卡車改按照使用的里程數收費,輪胎壽命延長了25%自然的就多收了25%的價格,可以鼓勵輪胎的進步,而使用者也只有使用的時候才付費,如果運輸需求低,不使用也就沒有費用

將免費的服務收費

例子是免費使用的廁所,解決方案稱Sanifair,德國高速公路休息區原由政府負責,之後改民營Task & Rast接下經營,將廁所翻新並收費0.5歐元,成人付全額才可通過一旋轉門,小孩及殘障人士會有一個代幣可免費進入,付的0.5歐元可得到一購物券,可以在休息區的各個地方使用,將免費來上廁所跟有買東西的人區隔出來,有買東西的人仍然算是可以免費上,之後價格變成了0.7歐元,0.5歐元的購物券

免費與增值的價格

如skype、linkedin等,有免費的方案,也有premium的方案
透過免費讓買家體驗產品,傳遞產品價值給買家:

  1. 要有吸引力的基本服務,帶來大量的用戶
  2. 免費跟升級有明確區隔

基本服務就很足夠會沒有人升級,基本服務不夠吸引人會沒有人來用

顧客導向訂價

讓顧客自行表示願意購買的最高訂價
但可能最後會有一堆不切實際的超低價,只能拿來清庫存
但也有可能處理得好,就可以得知價格漲跌與銷量起伏的關係
像是APP設定美金多少錢提醒,那銀行就可以知道匯率到多少的時候可能會有多少人買,如果銀行希望你買,甚至可以給個別的價格

拍賣

有機會以買家最高的價格賣出,比方說ebay、google的廣告刊登競標